2020年底,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牵头组织发起“全球二维码迁移(GM2D)”,目的是要在2027年底,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从一维条码向二维码的迁移升级,用来满足监管、供应链、消费的多样化需求,不断推动各领域数字化发展。
* **放大收益:**杠杆效应可放大投资收益,让投资者获得更高的回报。
10月1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和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联合主办“全球二维码迁移(GM2D)”新闻通气会。会上,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张成海介绍了全球二维码迁移的有关情况。
▲通气会现场
商品上的二维码如何规范?
避免“一物多码”,实现“一物一码”
张成海介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成立于1988年,是负责统一组织、协调、管理我国商品条码、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的专门机构,1991年4月经外交部批准代表我国加入GS1,负责推广全球统一编码标识系统和供应链管理标准,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标准化解决方案。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社会大众对供应链可视化、产品追溯、消费者安全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全球各行各业致力于通过快速、精准、全面地展示商品数据信息来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二维码因其强大的数据载量成为诸多企业首选的解决方案。社会各方积极尝试利用各式各样的二维码,满足供应链和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因此,商品上出现了各种各样不规范的二维码,给使用者带来了很大困扰。为了更加高效、规范地应用二维码,进一步提高产品流通效率,降低供应链上各环节信息共享成本,在产品流通领域构建全球统一的、标准化的二维码应用迫在眉睫。
在这样的背景下,GS1在2020年底提出“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目的是要在2027年底,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从一维条码向二维码的迁移升级,引领各领域全面实现商品二维码的识读、解析等功能。究其根本,就是为了实现更多信息的标识,把所有用户需要的信息集成到一个标准二维码中,解决信息不一致、不统一,避免“一物多码”,真正实现“一物一码”“一码到底”,使供应链数据信息能够互联互通,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据介绍,编码中心始终注重标准研发和与国际接轨工作,早在2003年,就率先在国内启动了二维码码制开发和技术标准研究;2017年发布《商品二维码》国家标准,2022年在浙江创建全球首个GM2D示范区。30多年前,在浙江杭州解放路百货商店建立我国第一家通过商品条码结算的POS系统,开启了商品一维条码在超市应用的先河;30年后,又在浙江创建全球第一个二维码迁移示范区。从商品一维条码到商品二维码,浙江物品编码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已为超过56万家企业成功发放“二代身份证”
张成海表示,2023年以来,编码中心及分支机构在二维码符号、储运仓储、消费结算等领域,累计发布GM2D相关的应急物资编码、农用地膜追溯、生鲜零售、化妆品二维码等国家标准及各类标准10多项,为高质量推进我国商品二维码的实施应用,推动流通商品数据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的深度融合做了大量工作。经过努力,目前,编码中心已为超过56万家企业、1900多万种商品成功发放“二代身份证”,我国商品二维码工作走在世界前列。
如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技术革新的发展,二维码的应用需求越发强烈。自二维码迁移计划提出以来,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并推进,全球二维码呈加速发展态势,应用试点全面拉开,二维码技术已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内核和关键支撑。
据介绍,以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例。2023年,GS1欧洲物品编码组织加入数字欧洲计划,实施产品数字护照DPP,通过二维码等技术对产品进行标识,以展示详细信息,提高供应链透明度,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美国在2020年推出“2027日出计划”,推动全美零售和医疗领域二维码应用;韩国政府制定法规要求,2026年开始在饮用水瓶上使用二维码系统代替传统标签,减少塑料浪费,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今年6月,宝洁、阿里巴巴等26家国际知名企业,共同签署了GS1发起的《全球二维码迁移联合声明》,呼吁全社会共同采用符合GS1标准的二维码,促进全球产品的高效流通。
张成海说,我国既是贸易大国,同时也是二维码应用的主战场。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作为GM2D的重要发起者、参与者和推动者,下一步,将与各方携手合作,在标准研制、规范指导、示范应用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共同推动二维码的广泛应用,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吴阳 杭州报道
编辑 郭宇 责编 邓旆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